厨房卫生间蓄水试验是家装防水工程验收的核心环节,其目的是通过模拟长期用水环境,检验防水层是否存在渗漏隐患,确保后续使用中不会出现渗水、漏水问题,影响楼下邻里关系和房屋结构安全,试验需在防水层施工完成且固化24-48小时后进行,需遵循“准备充分、操作规范、检查细致”的原则,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。
试验前准备工作
- 材料与工具准备:需准备足够的水(确保蓄水后水位达标)、防水堵漏王(用于临时封堵小裂缝)、美纹纸(标记渗漏点)、扫帚和拖把(清理基层)、卷尺和水平仪(测量水位和地面平整度)、胶带或橡皮塞(封闭排水口)。
- 基层处理:清理地面和墙面基层,确保无灰尘、油污、碎石等杂物;检查墙面裂缝、管根阴阳角处,若存在微小裂缝,需用堵漏王修补平整;管根、地漏周边等节点处,应确保防水层已做加强处理(如刷1-2遍防水涂料,并铺贴无纺布)。
- 封闭排水口:用橡皮塞或塑料薄膜缠绕胶带的方式,将地漏、排水管口临时封堵,确保蓄水过程中不会因排水口渗漏导致误判。
蓄水试验操作步骤
- 划定蓄水区域:厨房蓄水高度一般为30-50mm(因厨房用水频率低于卫生间,水位可稍低),卫生间蓄水高度需达20-30mm(规范要求不低于20mm,建议蓄至30mm以模拟长期积水状态),用美纹纸或胶带在墙面标记初始水位线,便于后续观察水位变化。
- 缓慢注水:从地漏周边或墙角缓慢注水,避免水流过急冲刷防水层;注水过程中需检查封堵的排水口是否渗漏,若有渗漏需重新封堵。
- 记录蓄水时间:注水完成后开始计时,厨房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,卫生间不少于48小时(部分地区规范要求卫生间蓄水72小时,建议与施工方确认),蓄水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,若因蒸发导致水位下降,需及时补水至初始标记线。
- 全面检查渗漏点:
- 楼下检查:重点观察楼下对应区域的顶板、墙面是否存在湿渍、水珠或变色现象,尤其注意管道根部、墙角等节点;
- 楼上检查:掀开靠近卫生间/厨房的卧室或客厅地板(若有铺贴),检查基层是否有渗水痕迹;
- 闭水试验:若楼下不便检查,可在卫生间/卫生间门口堆砌临时挡水墙(高度不低于蓄水高度),蓄水24小时后,用干毛巾擦拭墙面和地面,观察是否有水印。
试验后处理与验收
- 渗漏处理:若发现渗漏,需标记渗漏位置,放水后清理基层,铲除渗漏区域的防水层,用堵漏王修补裂缝,重新涂刷防水涂料(涂刷范围需超出渗漏点10-15cm,并分层涂刷,待固化后二次蓄水试验,直至无渗漏)。
- 验收标准:
- 楼下对应区域顶板、墙面无渗水、无湿痕;
- 蓄水48小时内(或规范要求时间)水位下降不超过3-5mm(蒸发量导致的正常下降,需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);
- 墙面、地面无起砂、开裂、空鼓等防水层破损现象。
厨房卫生间蓄水试验参数参考表
区域 | 蓄水高度 | 最短持续时间 | 重点检查部位 |
---|---|---|---|
厨房 | 30-50mm | 24小时 | 管根、墙角、地面裂缝 |
卫生间 | 20-30mm | 48-72小时 | 地漏、管道根部、阴阳角、墙面接缝 |
注意事项
- 环境温度:试验需在5℃以上环境下进行,低温可能导致防水层固化不充分或水结冰,影响试验结果;
- 避免破坏:蓄水期间严禁在防水层上行走或堆放物品,避免尖锐物体划伤防水层;
- 排水畅通:试验结束后,需打开排水口,缓慢放水(避免水流冲击防水层),并清理地漏周边杂物,确保排水畅通;
- 留存记录:可对蓄水过程拍照、录像,标记检查时间、人员和结果,作为验收依据。
相关问答FAQs
Q1:蓄水试验时楼下没人检查怎么办?
A:若楼下暂时无人,可先与物业或邻居沟通约定检查时间;或采取“堆砌挡水墙+闭水试验”法,在卫生间门口用砖块和水泥临时砌挡水墙(高度不低于30mm),蓄水24小时后,检查挡水墙内侧墙面和地面是否有渗水痕迹,同时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测楼下顶板温度(渗漏处温度会低于周围区域),若仍无法确认,可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闭水试验检测。
Q2:蓄水试验后水位下降明显,一定是渗漏吗?
A:不一定,水位下降可能由两种原因导致:一是渗漏,需重点检查楼下区域和基层;二是蒸发,尤其夏季高温或环境干燥时,水分蒸发速度较快,可通过“补水对比法”判断:补水至初始水位线,继续蓄水12小时,若水位不再下降或下降幅度小于1mm/天,通常为正常蒸发;若持续下降且无蒸发条件(如关闭门窗、降低室内温度),则存在渗漏风险,需进一步排查渗漏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