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下水改造图是卫生间改造工程中的核心依据,直接关系到排水效率、防潮防漏及空间布局合理性,无论是老房翻新还是新房优化,科学的下水改造图能避免后期返工,提升使用体验,以下从设计要点、施工步骤、布局案例等方面展开说明。

卫生间下水改造图

卫生间下水改造图的核心设计要点

卫生间下水系统改造需兼顾功能性与实用性,设计时需重点考虑以下要素:

  1. 排水方式选择

    • 同层排水:管道在本层敷设,检修时不影响楼下住户,适合新建住宅或对隐私要求高的场景,需做沉箱处理(下沉式卫生间),成本较高。
    • 异层排水:管道穿过楼板在下层顶棚敷设,施工简单、成本低,但检修需进入楼下空间,老房改造中更常见。
  2. 管径与坡度规划
    不同洁具需匹配对应管径,主排水管(连接市政管网)建议用110mm管径,支管(连接单个洁具)中,马桶用75-100mm,地漏、洗手盆用50mm,浴缸用75mm,管道坡度需≥2.5%(即每米落差≥2.5cm),确保排水顺畅,避免积水。

  3. 防潮防漏设计
    改造图需明确防水层施工范围:地面满刷,墙面淋浴区高度≥1.8m,其他区域≥30cm,管道根部、阴阳角需做加强处理,后期闭水试验不少于48小时,楼下顶棚无渗漏为合格。

    卫生间下水改造图

  4. 洁具定位与排水口预留
    马桶需根据“坑距”(墙体中心到排污口中心距离)定位,常见坑距305mm、400mm;地漏优先选深水封或T型防臭款,安装在最低点,且远离门口(防止反味);洗手盆、浴缸排水口需避开承重墙,便于后期安装。

卫生间下水改造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

施工需严格遵循“先规划后施工”原则,具体步骤如下:

步骤 操作要点 注意事项
前期准备 现场测量尺寸,标记原有管道位置,绘制改造草图(标注排水走向、管径、坡度、洁具定位)。 确认楼下邻居是否需停水停气,避免破坏承重墙、燃气管线。
材料选择 选用PVC-U排水管(耐腐蚀、隔音好),管件需配套,胶水选环保型;防水材料用聚合物水泥基涂料。 检查管材是否有裂纹,避免使用再生塑料管。
开槽布管 墙面/地面开槽(深度≥管径+1.5cm),固定管道用管卡(间距≤1m),接口用胶水均匀涂抹后旋转插入。 坡度需用水平仪校准,避免局部倒坡;横管尽量短,减少弯头(最多2个弯头)。
封槽找平 水泥砂浆封槽(略低于原地面),待干燥后做防水层,墙面防水层需“一刷到底”,避免分层。 防水层实干后(约24小时)进行闭水试验,门口用挡水堰封堵,水位最高点20mm。
安装洁具 马桶排污口对准排水管,打胶密封;地漏安装低于周围地面5-8mm,面板紧贴地面。 洁具安装后测试排水速度,观察是否有堵塞、反味现象。

常见布局改造图参考

  1. 长方形卫生间(4-5㎡)

    • 采用“一字型”布局:马桶靠短墙,洗手盆置于一侧,地漏位于淋浴区与干区交界处,排水管沿墙布设,节省空间。
    • 改造要点:干湿分离用挡水石+长条地漏,湿区排水管做环形回路,避免直冲门口。
  2. 正方形卫生间(6-8㎡)

    卫生间下水改造图

    • “L型”布局:马桶、淋浴房对角分布,地漏居中,主排水管沿墙角敷设,便于隐藏。
    • 改造要点:淋浴区下沉5cm,做二次排水(防止积水渗漏),浴缸排水口预留在靠窗位置(利于通风)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卫生间下水改造后地漏反味怎么办?
A:地漏反味多因水封失效或管道负压导致,解决方法:①更换深水封地漏(水封深度≥5cm)或磁悬浮防臭地漏;②检查排水管坡度是否不足,导致沉积物堆积;③若为多个地漏共用主管,可在主管末端加存水弯(增加水封);④避免地漏长期干燥,定期加水保持水封。

Q2:老房卫生间下水改造是否需要砸全部地面?
A:不一定,若原有排水管位置与新布局冲突(如马桶移位),需砸开相应区域地面重新布管;若仅更换地漏、洗手盆等,可局部开槽(避免破坏防水层),若为异层排水,建议保留原有主排水管,仅改造支管,减少施工量,施工后需对开槽区域做防水,并做闭水试验,确保无渗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