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防水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、居住环境及邻里关系,一旦出现渗漏,不仅会导致楼下顶板、墙体霉变、装饰层损坏,还可能引发电路安全隐患,维修时需破坏瓷砖、吊顶等,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,严格把控卫生间防水施工的各个环节,确保防水系统完整、可靠,是工程建设的核心要求,以下从材料选择、基层处理、防水层施工、细部节点处理、闭水试验、成品保护及后期维护等方面,详细阐述卫生间防水的控制要点。

卫生间防水控制要点

防水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

防水材料是防水工程的基础,其性能直接决定防水层的耐久性和可靠性,卫生间防水常用材料主要包括防水涂料(如聚氨酯防水涂料、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)和防水卷材(如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),其中防水涂料因施工便捷、适应基层变形能力强,应用更为广泛,材料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:

  1. 性能匹配:根据卫生间使用环境(长期潮湿、可能接触清洁剂等)选择耐水性、耐腐蚀性、延伸率达标的材料,聚氨酯防水涂料延伸率可达300%以上,适合基层易变形的部位;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粘结强度高,潮湿基层可直接施工,适合地面和墙面。
  2. 环保与安全:优先选择无毒、无味、环保认证的产品,避免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释放有害物质,尤其对住宅、医院等场所尤为重要。
  3. 合格证明:材料进场时需核查产品合格证、检测报告(需包含耐水性、低温柔性、拉伸强度等关键指标),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,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。

基层处理:防水施工的前提

基层是防水层的“载体”,其质量直接影响防水层的粘结效果和使用寿命,基层处理需满足“坚实、平整、干燥、洁净、无空鼓裂缝”的要求,具体控制要点如下:

  1. 基层清理:铲除基层表面的浮灰、油污、脱模剂等杂物,对凸起部分(如混凝土疙瘩)进行凿平,对凹陷处采用水泥砂浆(1:2.5水泥砂浆,掺入适量胶粘剂)修补平整,确保基层无松动、起砂现象。
  2. 裂缝与空鼓处理:对宽度≥0.2mm的裂缝,先沿裂缝凿出V型槽(深度5-8mm,宽度10-15mm),清理干净后填塞堵漏王或聚合物水泥砂浆;对空鼓部位(用空鼓锤检查),需铲除至坚实基层,重新修补并湿润养护,确保基层无空鼓。
  3. 基层含水率:防水涂料施工前,基层含水率需≤9%(快干型涂料)或≤15%(慢干型涂料),检测方法可采用“塑料薄膜覆盖法”:将1m²塑料薄膜平铺在基层上,静置2-3小时,若薄膜内侧无水珠,则含水率达标;基层过于潮湿需通风晾晒或采用吹风机辅助干燥。
  4. 基层坡度:地面需设置排水坡度,坡度应为1%-3%(地漏处为最低点),坡度不足会导致积水,加速防水层老化,可采用水泥砂浆找坡,施工时以地漏为中心,向四周放射状设置标筋,确保坡度均匀。

防水层施工:核心工艺的精细控制

防水层施工是防水的核心环节,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操作,确保防水层厚度均匀、连续、无遗漏。

  1. 涂刷工艺

    卫生间防水控制要点

    • 涂刷顺序:遵循“先高后低、先远后近、先细部后大面”的原则,先涂刷墙面(高度不低于1.8m,淋浴区墙面不低于2.0m),再涂刷地面;先涂刷距地漏较远的区域,后涂刷地漏周边。
    • 涂遍数与厚度:防水涂料需分遍涂刷,每遍厚度控制在0.5-0.7mm,总厚度:地面≥2.0mm,墙面≥1.5mm(淋浴区≥2.0mm),涂刷时需均匀用力,避免漏刷、堆积,下一遍涂刷方向应与上一遍垂直(十字交叉法),以增强涂层间的粘结力。
    • 间隔时间:每遍涂刷需待上一遍表干(用手轻触不粘手)后进行,间隔时间一般为2-4小时(具体根据产品说明书调整),间隔过短会导致涂层起泡、脱落,过长则影响粘结强度。
  2. 不同部位的防水要求
    | 部位 | 防水高度/范围 | 厚度要求(mm) | 特殊处理措施 |
    |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    | 地面 | 全部地面 | ≥2.0 | 坡度向地漏,无积水 |
    | 墙面(非淋浴区) | 自完成地面以上300mm | ≥1.5 | 与地面防水层搭接≥100mm |
    | 墙面(淋浴区) | 自完成地面以上1800mm| ≥2.0 | 门口墙体外侧向外延伸300mm |
    | 门槛石处 | 门外两侧及地面 | ≥2.0 | 门槛石底部预留防水层,向外延伸≥200mm |
    | 管根、地漏周边 | 周边100mm范围内 | 附加层≥1.0 | 无纺布或玻纤布增强处理 |

细部节点处理:防水的薄弱环节

卫生间阴阳角、管根、地漏、门槛石等部位因形状复杂、应力集中,是渗漏的高发区,需作为重点控制对象,采取“附加层+增强处理”措施。

  1. 阴阳角:墙角、地面与墙面交接处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(半径R≥50mm),清理干净后先涂刷1-2遍防水涂料(附加层),宽度≥200mm,再进行大面施工。
  2. 管根与地漏
    • 管根根部应凿出V型槽,清理干净后填塞堵漏王,待凝固后涂刷防水涂料,并在管根周边100mm范围内增设一层无纺布(或玻纤布),与防水涂料复合形成增强层,防止管根沉降导致涂层开裂。
    • 地漏安装应低于周围地面5-10mm,地漏周边先用堵漏王封堵密实,再涂刷防水涂料,附加层向外延伸≥150mm,确保地漏口与防水层紧密粘结,无渗漏通道。
  3. 门槛石处:门槛石安装前,需在门槛石底部和两侧涂刷防水涂料,并向门外侧延伸≥200mm,形成“U型”防水带;门槛石与门洞间隙采用防水砂浆填塞密实,防止门外地面积水倒灌。

闭水试验:防水效果的最终检验

闭水试验是检验防水层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,需在防水层涂刷完成48小时(实干后)进行,具体流程如下:

  1. 封堵门口:用塑料薄膜或防水卷材沿门槛外侧粘贴300mm高,再用防水砂浆封堵门口缝隙,确保门外区域无渗漏。
  2. 蓄水:向卫生间地面蓄水,水深20-30mm(不超过门槛石高度),标记初始水位线。
  3. 观察记录:蓄水24小时后,检查楼下顶板、墙面根部、管道周边是否有渗水、湿渍;若发现渗漏,需标记位置,放水后修补防水层(渗漏处凿除涂层,清理基层后重新涂刷),待修补层实干后再进行二次闭水试验,直至无渗漏。
  4. 持续时间:规范要求闭水试验时间≥24小时,但对易渗漏部位(如淋浴区),建议延长至48小时,确保防水层完全固化无隐患。

成品保护与后期维护

防水层施工完成后,需做好成品保护,避免后续工序破坏防水层;同时加强后期维护,延长防水系统使用寿命。

卫生间防水控制要点

  1. 成品保护:防水层验收合格后,应及时进行保护层施工(如20mm厚1:2.5水泥砂浆),防止后续贴砖、安装设备时硬物划破防水层;保护层施工时需轻拿轻放,避免重物冲击或尖锐物品接触防水层。
  2. 后期维护
    • 定期检查:每半年检查一次防水层状态,重点查看墙面、地面是否有开裂、空鼓,地漏是否堵塞(堵塞会导致积水,浸泡防水层)。
    • 清洁与疏通:避免地漏周边堆积毛发、杂物,每周用开水冲洗地漏,防止堵塞;清洁卫生间时避免使用强酸强碱清洁剂,防止腐蚀防水层。
    • 及时维修:发现渗漏迹象(如下楼顶板湿渍、墙面霉变),需立即停止使用,查明原因(防水层破损或管道渗漏),针对性修补,小范围破损可局部涂刷防水涂料,严重时需重新施工防水层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卫生间防水做完了,贴砖前需要做什么准备?
A:贴砖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:① 闭水试验合格,确认无渗漏;② 清理防水层表面的浮灰、油污,确保洁净;③ 涂刷界面剂(或专用基层处理剂),增强防水层与瓷砖粘结剂的粘结力,避免瓷砖空鼓;④ 瓷砖粘结剂需选用柔性产品(如聚合物改性瓷砖胶),适应基层和瓷砖的微小变形,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瓷砖脱落和防水层破坏。

Q2:卫生间漏水了,怎么判断是防水层问题还是管道问题?
A:可通过以下方法判断:① 关闭卫生间所有水源,观察漏水是否停止,若停止则可能是管道渗漏(如水管接口破裂、管道裂缝);若仍漏水,则可能是防水层问题。② 闭水试验:蓄水24小时后,检查楼下渗漏点位置,若渗漏点在管道正上方,且伴随滴水声,多为管道渗漏;若渗漏点在墙面根部、地面或门口附近,且无明显滴水声,则为防水层失效(如涂层破损、搭接不严密)。③ 管道打压:关闭卫生间总阀,分离管道与管件,对管道进行打压(压力0.6-0.8MPa),30分钟压力下降≤0.05MPa为合格,压力下降快则说明管道渗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