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防水是装修中的核心环节,直接关系到居住舒适度和邻里关系,若处理不当,不仅会导致墙面发霉、地板起翘,还可能引发楼下渗漏、墙体结构受损等问题,卫生间作为用水频繁的区域,防水并非只做地面即可,而是需要对所有可能接触水的部位进行系统性防护,以下从地面、墙面、重点部位及细节节点四个维度,详细解析卫生间需要做防水的具体位置及处理要点。
地面防水:全面覆盖,坡度引导
卫生间地面是防水处理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几乎所有地面区域都需要做防水,但不同区域的防水要求和侧重点略有差异。
整体地面:卫生间地面无论是否有干湿分区,均需满刷防水涂料,这是因为地面长期处于潮湿状态,若防水层缺失,水会直接渗透楼板,导致楼下顶面渗水、自家地面空鼓,施工时需注意,地面基层必须平整、坚实、无裂缝,若有空鼓或裂缝需先修补,避免防水层因基层问题开裂,防水涂料应涂刷2-3遍,每遍厚度控制在0.5-1毫米,总厚度不低于1.5毫米,且采用“十字交叉法”涂刷(第一遍横向,第二遍纵向),确保无漏刷、无堆积。
淋浴区地面:淋浴区是卫生间水量最大的区域,地面防水需特别加强,淋浴区地面防水层应向外延伸30厘米,与干区防水层搭接严密,避免水从干湿分区交界处渗漏,淋浴区地面需做排水坡度(坡度不低于1%),坡向地漏,确保积水能快速排走,避免长期浸泡导致防水层失效。
干区地面:干区(如洗手盆区域、马桶周边)虽然水量小于淋浴区,但仍需满刷防水,干区地面防水层与淋浴区搭接处需做“加强处理”,可额外增加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,增强抗裂性。
门槛石地面:门槛石是卫生间与外部空间的“分界线”,其内外两侧地面均需做防水,门槛石内侧地面防水层应上翻至门槛石上方10-15厘米,外侧地面(如客厅、卧室门口)也需向外延伸20-30厘米,形成“防水坝”,防止水从门槛石下方渗入其他区域,门槛石与地面交接处需用防水密封胶密封,避免缝隙渗水。
墙面防水:分区施策,高度达标
卫生间墙面防水需根据用水频率和位置确定防水高度,并非“全墙做防水”,但关键区域必须覆盖到位。
淋浴区墙面:淋浴区墙面是防水的“重中之重”,防水高度需至少达到1.8米(从地面算起),若卫生间为暗卫,无窗户或通风较差,建议将防水层做到顶(2.2米以上),避免水蒸气附着墙面导致发霉、渗漏,花洒正下方的墙面是冲刷最集中的区域,防水层需额外加强,可在此处涂刷2遍防水涂料,并加铺网格布,防止因水压过大导致防水层脱落。
浴缸区墙面:若卫生间安装浴缸,浴缸周边墙面需做防水,浴缸上方有喷头时,防水高度与淋浴区一致(1.8米以上);若为普通浴缸(无喷头),防水高度需高于浴缸边缘30厘米,且浴缸下方地面和墙面(高度50厘米)需满刷防水,避免浴缸溢水或渗漏。
干区墙面:干区墙面防水高度通常为30-50厘米(从地面算起),主要防止洗手盆溅水或地面积水返潮,若干区安装了镜柜、置物架等重物,需将防水高度提高至1.2米,避免后期钻孔破坏防水层,洗手盆正下方的墙面是溅水集中区,可在此处增加一层防水涂料,提升防护效果。
墙面与顶面交界处:淋浴区墙面与顶面交界处(即“阴角”)是渗漏高发区,需做“圆弧处理”:先用水泥砂浆将阴角抹成半径为50毫米的圆弧,再涂刷防水涂料,并加铺网格布,避免因直角积水导致防水层开裂。
墙面防水高度参考表
| 区域 | 建议防水高度(从地面算起) | 说明 |
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淋浴区 | ≥1.8米(暗卫建议到顶) | 花洒正下方墙面需加强,水蒸气大的区域需全墙防水 |
| 浴缸区 | 浴缸边缘+30厘米(≥1.2米) | 浴缸下方地面和墙面50厘米需满刷防水 |
| 干区 | 30-50厘米(重物区≥1.2米) | 洗手盆正下方墙面可额外加强 |
| 墙面与顶面交界 | 阴角做圆弧+延伸30厘米 | 防止水蒸气积聚,避免顶面渗漏 |
重点部位防水:节点密封,杜绝渗漏
卫生间中的管道、地漏、洁具等节点是防水薄弱环节,需单独处理,确保“滴水不漏”。
地漏:地漏是卫生间排水的“出口”,也是渗漏的主要隐患点,防水施工前,需将地漏周边的基层剔成“V”形槽(深度10毫米、宽度20毫米),清理干净后用“堵王”或防水砂浆封堵,待干燥后涂刷防水涂料,并延伸至地漏周边30厘米,确保地漏与防水层严密粘结,地漏芯需选用防臭、防溢流型,安装时在地漏周边打一圈防水密封胶,避免水从缝隙渗入。
下水管:马桶、洗手盆、浴缸的下水管根部需重点处理,首先将管道根部周边的砂浆剔槽,深度10毫米、宽度30毫米,清理后用堵王封堵,待凝固后涂刷防水涂料,并在管道根部加铺一层网格布(宽度200毫米),增强抗裂性,管道与墙面交接处需用密封胶密封,避免水沿管道壁渗漏。
马桶周边:马桶安装时,需在排污管周围打一圈防水密封胶,防止水从马桶底部渗漏,马桶后方墙面(高度30厘米)和地面(马桶周边30厘米)需满刷防水,且防水层应从马桶基座上翻10厘米,形成“防水围堰”,若马桶为嵌入式或壁挂式,需在墙体开槽处做防水,避免水渗入墙体。
洗手盆周边:洗手盆下水管根部需用防水密封胶密封,墙面防水高度需高于洗手盆溢水口(通常50厘米),若洗手盆安装在柜体内,柜体背面需做防水(高度30厘米),避免水渗入柜体导致板材发霉。
浴缸周边:浴缸安装时,浴缸与墙面、地面交接处需用防水密封胶密封,避免水从缝隙渗入,浴缸排水管根部需用堵王封堵,并涂刷防水涂料,延伸至浴缸周边30厘米。
细节部位防水:全面覆盖,不留死角
除了地面、墙面和重点部位,卫生间还有一些细节节点容易被忽视,需单独处理。
门洞:卫生间门洞外侧墙面和地面需做防水(墙面高度30厘米,地面延伸20厘米),避免水从门缝渗出,损坏门口地板或踢脚线,门洞下方可安装“防水门槛石”,门槛石与地面交接处用密封胶密封,形成双重防护。
窗户:若卫生间有窗户,窗台内侧需做防水(高度30厘米),窗框与墙体交接处用防水密封胶密封,避免雨水或水蒸气渗入墙体,窗户下方若有窗台板,需确保窗台板与墙面衔接严密,无缝隙。
顶面:若楼上卫生间未做防水,或自家卫生间顶面有管道、吊顶,需在顶面涂刷1-2遍防水涂料(或防潮漆),避免楼上渗漏或自家管道冷凝水导致顶面发霉,吊顶材料需选用防水铝扣板或集成吊顶,避免使用石膏板等易吸水材料。
阴阳角:墙面与地面、墙面与墙面的“阴角”(内角)需做圆弧处理(半径50毫米),并涂刷防水涂料加铺网格布,避免因直角应力集中导致防水层开裂。“阳角”(外角)需用金属护角条保护,防止碰撞损坏防水层。
卫生间防水是一项“系统性工程”,需覆盖地面、墙面、重点部位及细节节点,做到“全面覆盖、重点加强、节点密封”,施工时需注意:基层处理要平整、无裂缝;防水涂料需涂刷2-3遍,厚度达标;重点部位(地漏、管道、洁具周边)需单独处理;闭水试验需规范(蓄水深度20-30毫米,时间24-48小时),只有严格把控每个环节,才能确保卫生间“滴水不漏”,避免后期渗漏隐患。
相关问答FAQs
Q1:卫生间防水做完多久可以做闭水试验?
A:防水层涂刷完成后,需待防水涂料完全固化(通常48-72小时,具体时间参照产品说明书)再进行闭水试验,试验前需封堵地漏、门口等通道,蓄水深度20-30毫米,蓄水时间24-48小时,期间需观察楼下顶面、自家墙面及管道根部是否有渗漏痕迹,若发现渗漏,需及时修补并重新试验,直至合格。
Q2:卫生间防水层需要做几遍?每遍间隔多久?
A:卫生间防水层至少需涂刷2-3遍,第一遍涂刷后需待表干(不粘手,通常4-6小时)再涂第二遍,第二遍表干后涂第三遍(若有需要),每遍涂刷方向应垂直于上一遍(如第一遍横向,第二遍纵向),确保涂层均匀无漏刷,总厚度需不低于1.5毫米,重点部位(如淋浴区、管道根部)可增加网格布加强,提升抗裂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