厨房和卫生间作为住宅中功能最复杂、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,其尺寸设计直接影响居住的舒适度、安全性和实用性,合理的尺寸标准需结合人体工程学、设备规格及日常使用习惯,同时遵循国家相关规范(如《住宅设计规范》GB 50096-2011、《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》GB 50352-2019),以下从厨房和卫生间两个维度,详细解析各功能区的尺寸标准及设计要点。
厨房尺寸标准
厨房的核心功能是烹饪、备餐、存储,其设计需围绕“操作动线流畅”“设备布局合理”“空间利用高效”展开,常见布局有一字型、L型、U型及岛型四种,不同布局对空间尺寸有不同要求。
(一)整体布局与空间尺寸
厨房的最小尺寸需满足操作需求,避免拥挤,根据规范,单排布置的厨房(一字型)净宽不应小于1.5m,双排布置时(如U型)两排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0.9m;若考虑轮椅通行,净宽需扩大至1.8m以上,厨房长度则根据布局类型调整,一字型厨房长度通常为2.5-3.5m,L型厨房短边不小于1.8m,U型厨房短边不小于2.2m,岛型厨房(含操作台)需预留不小于1.2m的通行距离,岛台与橱柜间距至少0.9m。
以下为常见厨房布局的尺寸参考表:
布局类型 | 最小净宽(m) | 操作台长度(m) | 设备间距(m) | 动线总长度(m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一字型 | 5 | 0-3.0 | 0-4.0 | |
L型 | 8(短边) | 5-3.5 | 8-1.0 | 5-5.0 |
U型 | 2(短边) | 0-4.0 | 9-1.2 | 0-6.0 |
岛型 | 0(含岛台) | 岛台0.8-1.2 | 岛台与橱柜0.9 | 0-7.0 |
(二)功能区与设备尺寸
厨房需划分“清洗区-备餐区-烹饪区”三大功能区,设备尺寸需与人体尺度匹配(成年人肩宽约40-50cm,手臂伸展范围约60-80cm)。
-
操作台(备餐区):
- 高度:根据使用者身高计算,公式为“身高/2+5cm”(如身高165cm,台面高82.5cm,通常取80-90cm,误差不超过2cm);
- 深度:标准深度为55-60cm(含台面厚度5-6cm),若需嵌入洗碗机,深度可增加至65cm;
- 长度:需满足至少1.5m的连续操作面(水槽与灶台之间预留60-80cm切菜区)。
-
水槽(清洗区):
- 尺寸:单槽常见尺寸为750×450mm、800×450mm,双槽为850×500mm(左小右大,小槽350×300mm用于洗碗,大槽500×350mm用于洗菜);
- 安装:水槽需嵌入台面,台面开孔尺寸比水槽大3-5cm(预留胶层空间),水槽边缘距台面前端5-8cm(避免水溅到地面);
- 龙头:出水口高度距台面15-20cm,伸距15-20cm(可旋转龙头更方便)。
-
灶台(烹饪区):
- 尺寸:标准灶台宽度75-80cm(嵌入灶具),深度50-55cm,灶具台面需高于操作台3-5cm(防止油汤外流);
- 间距:灶台与水槽、冰箱的间距需≥60cm(避免油污污染食材,同时预留操作空间),与墙面间距≥10cm(便于散热)。
-
冰箱(存储区):
- 尺寸:双门冰箱宽度60-70cm,深度60-65cm(含散热空间,两侧需留5-10cm,背部需留10cm);
- 布局:冰箱门开启需预留90-120cm空间(避免碰撞),若与操作台相邻,需预留80cm以上的操作台面(临时放置食材)。
-
储物柜(吊柜与地柜):
- 吊柜:深度30-35cm(避免碰头),高度距台面50-70cm(方便拿取),底部需安装LED灯带(照度≥300lux);
- 地柜:深度55-60cm,高度与操作台平齐(台面兼地柜柜面),抽屉式地柜比平开门更实用(抽屉深度50-60cm,可容纳碗碟、锅具)。
卫生间尺寸标准
卫生间核心功能是洗漱、淋浴、如厕、储物,需兼顾干湿分离、防水防滑及通风,常见布局有分离式(三件套独立)、干湿分离(淋浴区隔断)、集成卫浴(整体式)三种,尺寸需满足设备安装与活动需求。
(一)整体布局与空间尺寸
卫生间的最小面积(使用面积)需≥3.0㎡(三室及以上住宅),≥2.5㎡(两室及以下),且短边尺寸不小于1.8m(若设置浴缸,短边需≥2.2m),轮椅使用的无障碍卫生间面积需≥4.0㎡,短边≥1.8m,门洞宽度≥0.9m(向外开启或推拉门)。
以下为常见卫生间布局的尺寸参考表:
布局类型 | 最小面积(㎡) | 马桶区尺寸(cm) | 淋浴区尺寸(cm) | 洗手盆尺寸(cm) | 过道宽度(cm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分离式 | 0-6.0 | 60×80(中心距墙45) | 90×90 | 60×40 | ≥80 |
干湿分离 | 5-5.0 | 60×80 | 80×80(玻璃隔断) | 60×40 | ≥70 |
集成卫浴 | 5-3.5 | 55×75(一体式) | 80×80(整体底盘) | 50×35(台盆) | ≥60 |
无障碍 | ≥4.0 | 70×90(两侧留扶手) | 120×120(轮椅回转) | 70×50(悬空盆) | ≥120 |
(二)功能区与设备尺寸
卫生间需优先考虑“干湿分离”,避免水汽蔓延导致地面湿滑,各功能区尺寸需满足设备安装与人体活动(如厕、转身、弯腰)。
-
马桶区:
- 尺寸:马桶宽度36-40cm,深度60-70cm,安装时马桶中心距墙≥45cm(两侧各留20cm空间,便于蹲下);
- 间距:马桶前方预留50-60cm(如厕空间),侧面若有洗手盆,间距≥35cm(避免碰撞);
- 高度:标准马桶高度40-45cm(无障碍马桶高度45-50cm,两侧需安装80cm高的L型扶手)。
-
淋浴区:
- 尺寸:标准淋浴区最小尺寸为90×90cm(转身空间),干湿分离时可缩小至80×80cm(玻璃隔断宽度≥80cm);
- 地漏:淋浴区地漏需设置在地面最低处,距墙30-40cm,坡度≥1.5%(排水坡度);
- 挡水:挡水条高度10-15cm,宽度10cm(防止水溢出到干区),玻璃隔断厚度6-8mm(高度180-200cm)。
-
洗手盆:
- 尺寸:台盆宽度60-80cm(柱盆宽度50-60cm),深度40-50cm,高度80-85cm(与台面平齐,悬空盆高度可降至75cm);
- 间距:洗手盆前方预留50cm操作空间(放置洗漱用品),侧面与马桶/淋浴区间距≥35cm。
-
浴缸(可选):
- 尺寸:普通浴缸长度150-170cm,宽度70-75cm,高度50-60cm;坐式浴缸长度120cm,宽度70cm,高度45cm(适合老人、儿童);
- 间距:浴缸两侧各留15-20cm空间(进出),前方预留60cm(放置浴巾、衣物)。
-
过道与门洞:
- 过道:单人通行宽度≥60cm,双人通行≥90cm,若需轮椅通行,宽度≥120cm;
- 门洞:宽度≥70cm(平开门),≥80cm(推拉门),向外开启或侧向开启(避免向内开启占用空间)。
注意事项
- 厨房:需预留足够插座(操作台每20cm一个,带防溅盒),排烟道尺寸≥250×250mm(安装止逆阀),地面需做防水(墙面返高30cm,水槽区返高60cm);
- 卫生间:墙面需做全防水(淋浴区返高180cm,其他区域返高30cm),地面需做防滑处理(瓷砖防滑系数≥R11),通风口尺寸≥200×200mm(或安装排气扇,换气次数≥5次/h)。
相关问答FAQs
Q1:厨房操作台高度如何根据身高调整?不同身高对应的最佳台面高度是多少?
A1:操作台高度需结合使用者身高与使用习惯,公式为“台面高度=身高/2+5cm”。
- 身高150cm:台面高75cm(取75-80cm);
- 身高160cm:台面高80cm(取80-85cm);
- 身高170cm:台面高85cm(取85-90cm);
- 身身180cm:台面高90cm(取90-95cm)。
若家中成员身高差异大,可采用高低台设计(水槽区比烹饪区高5-10cm),减少弯腰幅度,提升备餐舒适度。
Q2:卫生间干湿分离有哪些常见形式?各自的尺寸要求是什么?
A2:卫生间干湿分离主要分为三种形式,尺寸要求如下:
- 玻璃隔断式:通过玻璃隔断将淋浴区与其他区域分离,适合3.5-5.0㎡卫生间,淋浴区尺寸80×80cm(玻璃宽度≥80cm),隔断高度180-200cm;
- 浴帘式:用浴帘隔离淋浴区,成本低,适合2.5-3.5㎡小卫生间,浴帘杆长度120-150cm(覆盖浴缸宽度),浴帘长度180cm(地面留10cm防溢水);
- 整体底盘式:采用一体式淋浴底盘(石材或亚克力),干湿分离彻底,适合2.5-3.5㎡卫生间,底盘尺寸80×80cm或90×90cm,周边需预留3-5cm膨胀缝。
无论哪种形式,均需确保淋浴区地漏位置合理、排水通畅,避免积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