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不做降板是近年来部分装修中采用的方案,传统卫生间降板通常是为了在同层设置排水层,便于管道铺设和积水收集,而不做降板则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排水功能,这一做法既有优势也需注意关键问题。

卫生间不做降板

卫生间降板是指在结构施工时,将卫生间区域的混凝土楼板降低一定高度(通常30-50cm),形成凹槽用于铺设排水管道、回填找平,最终完成卫生间地面,不做降板则意味着卫生间地面与室内其他区域保持同一水平,排水管道需通过墙排、后排或架空等方式布置,省去了降板和回填的步骤。

从优势来看,不做降板最直接的好处是节省成本,降板需额外增加降板结构施工、回填材料(如陶粒、水泥砂浆)及人工费用,综合成本约增加200-300元/㎡,不做降板则可省去这部分开支,层高更友好,降板会压缩卫生间空间层高,尤其在小户型或层高有限的房屋中,不做降板能避免“压抑感”,视觉上更开阔,施工更便捷,无需处理降板后的回填、找平及沉降问题,减少了施工环节和工期,尤其适合老房改造,避免拆改楼板带来的结构风险。

但卫生间不做降板对排水方式和施工工艺要求更高,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替代方案,常见的替代方式包括:

  1. 墙排式排水:将排水管道(如马桶、地漏、洗手盆的排水管)沿墙体内部铺设,管道隐藏在假墙或墙体夹层中,地面无需开槽或降板,优点是地面整洁,便于卫生清洁,适合小卫生间;缺点是对墙体厚度有要求(需≥24cm),且施工时需精确计算管道坡度,避免堵塞。
  2. 后排式马桶+墙排地漏:马桶采用后排式(直接靠墙安装,排水口走墙内),地漏选择墙排式或侧排式(如安装在墙角,管道沿墙角向上接入主排水管),地面仅需预留少量排水口,减少对地面的破坏。
  3. 局部架空排水:用轻质材料(如水泥发泡板、架空模块)在卫生间地面局部搭建架空层,排水管道铺设在架空层内,既避免降板,又能实现管道隐藏,同时具备一定的隔音效果,但架空层高度需根据管道尺寸确定(通常15-20cm),会牺牲部分层高。

以下是三种替代方案的对比:

卫生间不做降板

方案类型 特点 优点 缺点 适用户型
墙排式排水 管道走墙体内部 地面整洁,易清洁 对墙体厚度要求高 小卫生间、承重墙较少
后排式+墙排地漏 马桶后排,地漏侧排 兼顾实用性与美观 需精确预留管道位置 常规户型,卫生间方正
局部架空排水 轻质材料搭建架空层 隔音效果好,管道隐藏 占用层高,成本略高 层高足够,追求隔音效果

不做降板的核心风险在于防水和排水,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:一是防水工程必须严格,地面墙面需满刷柔性防水涂料(厚度≥1.5mm),墙面防水高度至少1.8m,闭水试验需持续48小时,确保楼下无渗漏;二是排水管道坡度需达标(≥3%),避免因坡度不足导致积水或堵塞,尤其墙排管道需提前规划走向,减少弯头;三是隔音处理,排水管道(尤其是铸铁管)需包裹隔音棉,减少水流噪音对楼下住户的影响;四是与楼下业主提前沟通,若发生漏水需明确责任,必要时签订协议。

不做降板更适合对层高、成本敏感,且能接受严格施工工艺的家庭,尤其适合小户型或老房改造,若选择此方案,务必找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,确保排水和防水质量,避免后期漏水、堵塞等隐患。

FAQs

Q:卫生间不做降板会不会导致楼下漏水风险增加?
A:风险取决于防水和管道质量,传统降板因有回填层,少量漏水会积在降板凹槽内,有时间发现和处理;不做降板则地面与楼下直接连通,一旦防水失效或管道接口渗漏,会直接渗到楼下,需确保防水涂料质量达标、闭水试验合格,管道接口用密封胶加固,降低风险,只要施工规范,不做降板的卫生间漏水风险与传统降板差异不大。

卫生间不做降板

Q:不做降板的卫生间,地漏怎么选?怎么布置?
A:建议优先选深水封地漏或T型磁悬浮地漏,防臭效果好;若采用墙排式地漏,需提前在墙体预留管道接口,地漏面板嵌入墙体,保持地面平整,布置时地漏应位于卫生间最低点(如门口对角线位置),且与排水口距离≤1.5米,确保排水顺畅;避免地漏正对门口或淋浴区正中央,防止积水反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