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作为家中使用频率高且环境潮湿的空间,地砖的老化、破损或风格过时都会影响居住体验,更换地砖看似简单,实则需要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养护的全流程规划,才能确保耐用性与美观度兼顾。
前期准备:明确需求与现场勘查
更换地砖前,先要判断旧砖的状况:如果只是表面划痕或轻微色差,可通过翻新处理;若出现空鼓、开裂、渗水或瓷砖松动,则必须彻底更换,测量卫生间尺寸(长×宽),计算所需地砖面积(建议预留5%-10%损耗),并确定铺贴方向(如通铺、错铺、拼花等),需检查基层情况——若原防水层已破坏(如墙体渗霉、地面返潮),需同步重做防水,避免后期返工。
拆除旧砖:避免破坏基层与防水层
拆除时需使用撬棍、电锤等工具,从边缘开始逐块撬起,注意力度避免破坏楼板基层,若原砖采用水泥砂浆铺贴,拆除后需铲除残留的砂浆层,确保地面平整、无杂物,特别提醒:若卫生间有地暖,拆除时需切断电源,并保护地暖管道,防止破损。
基层处理:找平与防水是关键
基层平整度直接影响铺贴质量,用2米靠尺检测,误差需≤3mm,否则需用水泥砂浆或自流平找平,找平后进行防水施工:墙面防水层高度不低于1.8米(淋浴区建议到顶),地面满刷,涂刷2-3遍,厚度约1.5mm,每遍间隔4-6小时,防水完成后闭水试验48小时,楼下无渗漏方可继续。
选砖技巧:根据需求匹配材质
卫生间地砖需兼顾防滑、防水、易清洁三大特性,常见材质对比如下:
材质类型 | 优点 | 缺点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釉面砖 | 花色丰富、易清洁、价格亲民 | 防滑性一般,需选哑光款 | 干湿分离区、小空间 |
通体砖 | 防滑耐磨、吸水率低(≤0.5%) | 花色单一,易显脏 | 淋浴区、潮湿环境 |
玻化砖 | 硬度高、吸水率极低(≤0.1%) | 表面光滑,需做防滑处理 | 干区、追求耐用性 |
仿古砖 | 防滑性好、纹理自然 | 表面孔隙易藏污 | 北欧风、工业风 |
马赛克 | 防滑性强、可拼贴丰富图案 | 缝隙多,清洁难度大 | 小面积点缀、艺术感 |
建议优先选吸水率≤10%的瓷砖(检测方法:滴一滴水在背面,10分钟内水珠扩散面积≤1cm²为合格),且表面为哑光或浮雕纹理,提升防滑性。
铺贴工艺:细节决定成败
铺贴前需泡砖(吸水率>10%的瓷砖泡2小时,晾干表面水分),并预排砖——从进门处开始,非整砖排到不显眼的位置(如家具下方),确保对称美观,铺贴时用瓷砖胶或水泥砂浆,薄贴法(厚度3-5mm)更不易空鼓,卫生间需预留1-2mm伸缩缝,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瓷砖开裂;同时注意排水坡度(坡度≥1.5%,地漏处最低),可用水平仪检测,确保水流顺畅。
美缝与养护:提升耐用度与美观
铺贴24小时后进行美缝,优先选环氧彩砂(防水防霉、耐污性强)或聚氨酯美缝剂(弹性好,适用于潮湿环境),美缝前需清理缝隙,用刮刀将美缝剂均匀压实,等待24小时固化后清理余料,养护期间(3-7天)避免踩踏,保持通风,防止瓷砖松动。
相关问答FAQs
Q1:卫生间换地砖需要重做防水吗?
A:必须重做,旧砖拆除后,原防水层易受损,且基层找平、管道根部等部位需重新处理,建议先做防水,闭水试验合格后再铺砖,避免后期渗漏导致楼下渗水或墙体发霉。
Q2:旧砖拆除后基层有空鼓怎么办?
A:需彻底铲除空鼓部分,直至坚实的基层,然后用高强度水泥砂浆或聚合物修补砂浆找平,若空鼓面积较大或基层强度不足,建议凿除至楼板,重新做防水和找平层,确保铺贴基础牢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