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防水是装修中的隐蔽工程关键,一旦漏水不仅会破坏楼下吊顶、墙面,还可能导致自家墙皮脱落、电器短路,甚至引发邻里纠纷,正确的防水刷法需从基层处理到材料选择、施工细节层层把控,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,才能确保卫生间长期使用不渗漏。
基层处理:防水的“根基”
基层是防水层的“载体”,若基层不平整、有裂缝或浮灰,防水层会附着力不足,后期易空鼓、开裂,导致渗漏,处理步骤需细致:
-
基层清理:铲除原墙面、地面的空鼓、起砂部分,用钢丝刷清理浮灰、油污,确保基层干净、无杂物,对于混凝土基层,若有蜂窝麻面,需用1:2.5水泥砂浆修补平整;若为砖墙,需检查灰缝是否饱满,不实处用砂浆填实。
-
裂缝与孔洞修补:墙面、地面的裂缝(尤其是结构裂缝)需开V型槽,深10-15mm、宽20mm,清理后用“堵漏王”或高强聚合物砂浆填实;管根、地漏周边的孔洞,剔除松动物后,用膨胀水泥或发泡剂填充,表面抹平。
-
找平与圆角处理:地面需找平,用2m靠尺检测,平整度误差≤3mm;墙面若有阴阳角,需抹成R≥50mm的圆弧角(避免直角处防水层因应力集中开裂),管根、地漏周边同样做成圆弧,便于防水层涂刷严密。
-
基层含水率控制:防水涂料需在干燥基层施工,否则会因水分蒸发导致成膜不良,检测方法:将1㎡塑料膜平铺在基层,用胶带密封四周,2-4小时后观察膜内无水珠,或用湿度计检测含水率≤9%(水泥基层养护需达到28天龄期,含水率达标后方可施工)。
防水材料选择:按需匹配,质量优先
卫生间防水材料需兼顾柔韧性、耐水性、环保性,常见类型及适用场景如下:
材料类型 | 特点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聚氨酯防水涂料 | 柔韧性好,延伸率≥300%,耐穿刺,适合有轻微变形的基层(如新旧墙体接缝) | 淋浴区、地面、管根等易受冲击部位 |
JS聚合物水泥基涂料 | 环保无毒,与基层粘结力强,可在潮湿基面施工(但需无明水),性价比高 | 墙面、地面通用,尤其适合家庭装修 |
丙烯酸防水涂料 | 耐候性好,耐紫外线,可直接外露,但柔韧性略逊于聚氨酯 | 卫生间外墙、阳台等可能接触阳光的部位 |
聚氨酯+JS复合涂料 | 结合聚氨酯柔韧性和JS粘结性,形成“刚柔并济”防水层,抗裂性更强 | 对防水要求高的区域(如下沉式卫生间、暗卫) |
注意:优先选择符合GB/T 23445-2009标准的产品,购买时查看检测报告,避免假冒伪劣材料(如“三无”涂料可能因乳液含量不足,导致耐水性差)。
涂刷施工:分层涂刷,十字交叉
防水层需“薄涂多遍”,单遍厚度过薄会导致防水不足,过厚则易开裂,标准施工流程如下:
底涂处理(增强附着力)
在清理干净的基层上,滚涂或刷涂1遍配套底涂(如聚氨酯防水涂料需用专用底涂),用量约0.2-0.3kg/㎡,确保完全覆盖基层,无漏刷,底涂可封闭基层毛细孔,提升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强度,防止空鼓。
细部节点加强(关键部位重点处理)
卫生间渗漏高发区(管根、地漏、阴阳角、门槛石)需做“加强层”,具体做法:
- 管根/地漏:清理后,先用堵漏王封堵一圈,宽100mm、深5mm;待干燥后,涂刷1遍防水涂料,贴一层网格布(10mm×10mm孔径),再涂刷1遍防水涂料,总厚度≥1.0mm。
- 阴阳角:涂刷1遍防水涂料后,贴网格布(宽度≥200mm),再涂刷1遍涂料,避免因结构变形导致开裂。
- 门槛石:门槛石外侧需涂刷防水层,向外延伸≥300mm,高度高于卫生间地面完成面≥200mm(防止水漫过门槛渗入客厅)。
大面涂刷(十字交叉法)
- 涂刷遍数:地面涂刷2-3遍,墙面1-2遍(淋浴区墙面高度≥1.8m,非淋浴区≥0.3m,若为轻质隔墙,需满刷至顶部)。
- 涂刷方向:第一遍横向涂刷(从左到右/从上到下),第二遍纵向涂刷(从上到下/从左到右),形成“十字交叉”,确保搭接严密,避免漏刷。
- 厚度控制:单遍厚度0.5-0.8mm,总厚度≥1.5mm(地面)、≥1.2mm(墙面),可用卡尺检测,过厚处需用刮板刮平。
- 间隔时间:每遍涂刷需待前一遍表干(手触不粘手,约2-4小时,视温湿度而定),实干(24小时)后方可进行下一遍施工,防止“表干内湿”导致成膜不良。
涂刷顺序
遵循“先墙面后地面,先高处后低处”原则:先涂刷墙面(从上到下),再涂刷地面(从里到外,向地漏方向找坡,坡度≥1%-2%),避免墙面涂料顺流污染地面。
闭水试验:检验防水的“试金石”
防水层施工完成后,必须做闭水试验,验证防水效果:
- 封堵排水口:用塑料布、胶带封堵地漏、管根,或用专用堵头封堵下水管,确保不漏水。
- 蓄水:在卫生间蓄水,深度≥20mm(最低处淹没),蓄水时间≥24小时(冬季需适当延长,防止低温影响试验结果)。
- 观察检查:
- 自家检查:查看墙面、楼板下方是否有渗漏痕迹(尤其管根、阴阳角);
- 楼下检查:若为顶楼,需观察自家天花板;若为中间楼层,需请楼下邻居查看吊顶、墙面是否有渗水、水印。
- 问题处理:若发现渗漏,需标记渗漏点,铲除周边防水层,修补基层后重新涂刷,再做闭水试验,直至无渗漏。
防水层保护:避免后续施工破坏
闭水试验合格后,需及时保护防水层,防止后续贴砖、安装洁具时破坏:
- 地面:做20mm厚1:2.5水泥砂浆保护层(内配钢丝网,防止空鼓),养护3-7天后再贴砖;
- 墙面:直接贴砖,避免尖锐工具划伤防水层;贴砖前需对墙面洒水湿润,并采用薄贴法,减少空鼓风险。
相关问答FAQs
Q1:卫生间防水刷几遍最合适?是否越多越好?
A:卫生间防水需刷2-3遍(底涂1遍+面涂1-2遍),并非越多越好,单遍厚度需控制在0.5-0.8mm,总厚度≥1.5mm(地面)才能保证防水效果;若遍数过多,单层过厚(如单遍>1mm),会导致防水层干燥慢、内应力增大,易开裂脱落,需按规范“薄涂多遍”,而非盲目增加遍数。
Q2:旧卫生间翻新,需要铲除原有防水层吗?
A:建议铲除原有防水层,旧防水层可能因老化、空鼓、开裂失去作用,直接在新旧防水层上施工,附着力差,易分层,铲除时需彻底清理基层,修补裂缝、孔洞后,按新防水层标准施工;若原防水层完好(无空鼓、开裂),可清理浮灰后直接涂刷界面剂,再做新防水层,但需做闭水试验验证原防水层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