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卫生间布置图需兼顾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,核心在于功能分区合理、设施尺寸适配、安全细节完善,同时兼顾实用性与舒适性,其设计需以“无障碍、人性化、多功能”为原则,重点考虑老人、儿童、残障人士及陪同者的使用场景,通过科学布局实现空间高效利用。

第三卫生间布置图

在功能分区上,第三卫生间通常划分为如厕区、洗漱区、护理区及辅助区四大板块,如厕区需设置成人坐便器与儿童坐便器(或坐便器+儿童座椅),两者并排布置时净距不小于90cm,确保轮椅回旋;洗漱区配备成人洗手盆与儿童洗手盆,采用悬空式设计避免腿部磕碰,下方预留60cm×40cm×50cm的置物空间;护理区需设置婴儿护理台,台面高度70-75cm,两侧安装安全抓杆,并配备固定式儿童座椅;辅助区则包含挂衣钩、紧急呼叫按钮、卫生纸架等设施,布局在入口附近方便取用。

尺寸规范是布置图的核心依据,需严格遵循《无障碍设计规范》(GB50763-2012),通道宽度需满足轮椅双向通行,净宽不小于1.2m;坐便器中心线距墙不小于45cm,两侧各预留40cm的抓杆安装空间;洗手盆前方留出直径1.1m的轮椅回转区域;婴儿护理台一侧预留80cm的操作宽度,确保家长能舒适完成护理动作,门的宽度需不小于80cm,采用推拉门或外开门,避免轮椅通行受阻。

设施配置需兼顾实用性与安全性,成人坐便器选用高度43-48cm的加粗型,配备L型或U型安全抓杆,抓杆直径3.2-4cm,距地70-80cm;儿童坐便器高度30-35cm,旁边设置可折叠脚踏板,方便儿童如厕,洗漱区采用感应式水龙头,避免接触感染,水温恒温控制在38-42℃,地面需采用防滑地砖,坡度不大于1:50,地漏间距不大于1.2m,防止积水,照明系统需采用300-500lux的柔和光源,镜面两侧安装垂直照明灯,减少面部阴影。

安全细节需贯穿设计始终,墙角、台面边缘均做半径3cm的圆角处理,避免尖锐磕碰;紧急呼叫按钮安装在坐便器旁、护理台旁及入口处,高度1.2-1.4m,按钮带声光提示功能,直通物业监控中心;通风系统需独立设置,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/小时,确保空气流通;标识系统采用国际通用无障碍符号,字体高度不小于10cm,颜色对比鲜明,方便识别。

第三卫生间布置图

以下是第三卫生间主要设施配置与尺寸参考表:

设施名称 配置要求 尺寸参数 安装位置
成人坐便器 加粗型,带L型抓杆 高度43-48cm,中心距墙45cm 如厕区中央
儿童坐便器 可选配坐便器+座椅 高度30-35cm 成人坐便器旁,间距90cm
婴儿护理台 带安全带,两侧抓杆 台面高70-75cm,操作宽80cm 靠墙区域,避免遮挡通道
洗手盆(成人) 感应式,悬空式 高度80-85cm,盆深15cm 洗漱区,距地30cm留空
洗手盆(儿童) 悬空式,独立水龙头 高度70-75cm,盆深10cm 成人洗手盆旁
紧急呼叫按钮 声光提示,一键直通监控 高度1.2-1.4cm 坐便器旁、护理台旁、入口
安全抓杆 L型/U型,不锈钢防滑 直径3.2-4cm,距地70-80cm 坐便器两侧、护理台两侧

布置图布局时,入口处需设置1.5m×1.5m的轮椅回转区,确保进入后能灵活转向;如厕区与洗漱区分列两侧,中间留出1.2m通道;护理区靠近入口,方便家长快速使用;辅助区设施沿墙面线性布置,避免占用核心活动空间,整体色调以浅色系为主,搭配柔和灯光,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第三卫生间是否必须设置儿童坐便器和婴儿护理台?
A:根据《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》(CJJ14-2016),第三卫生间应设置儿童坐便器、儿童洗手盆和婴儿护理台,这是满足家庭出行需求的基本配置,若因空间限制无法全部设置,至少需配备儿童坐便器(或坐便器+儿童座椅)和婴儿护理台,确保儿童使用安全。

第三卫生间布置图

Q2:第三卫生间的紧急呼叫按钮有什么安装要求?
A:紧急呼叫按钮需安装在易触及的位置,如坐便器旁(距地40-50cm)、护理台旁(距地70-80cm)及入口处(距地1.2-1.4m),按钮需具备明显的声光提示功能,且信号需直通物业监控中心或值班室,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响应,按钮面板应采用大尺寸、高对比度设计,方便视力障碍者识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