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作为家中用水最频繁的空间,防水工程是装修中的重中之重,一旦出现渗漏,不仅会导致墙面发霉、瓷砖空鼓,还可能引发邻里纠纷,甚至破坏建筑结构,正确的卫生间墙地面防水做法需从基层处理、材料选择、施工工艺到闭水试验全程把控,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。
地面防水做法:基础防线,防渗核心
卫生间地面防水是整个防水系统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需重点处理排水坡度、节点密封及涂层完整性,确保积水能快速排走,杜绝渗漏隐患。
基层处理:平整牢固,杜绝渗漏源头
基层是防水层的基础,必须做到“平、实、净、干”,将地面原有的浮灰、油污、杂物彻底清理干净,尤其是墙根、管根等易积灰的角落;检查基层是否存在空鼓、裂缝,若空鼓需凿除并用水泥砂浆修补,裂缝(宽度>0.5mm)需开V型槽,用堵漏王填补压实;用1:2.5水泥砂浆做找平层,厚度不低于20mm,地漏周边、排水口位置需做出“锅底状”排水坡(坡度≥3%),确保水流向地漏,避免积水。
防水涂料选择:适配场景,兼顾性能与环保
地面防水需长期接触潮湿环境,材料需具备高延伸率、耐水性和粘结强度,家庭装修常用三类材料:
- 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:无毒环保,施工方便,与基层粘结牢固,适合潮湿环境,性价比高,是家庭装修首选;
- 聚氨酯防水涂料:柔韧性好,延伸率高,耐腐蚀性强,但需严格配比,施工时需通风,适合长期浸泡区域(如无下沉式淋浴房);
- 丙烯酸防水涂料:水性涂料,环保无毒,干燥快,但耐水性稍弱,适合非长期浸泡区域(如干区墙面)。
建议地面优先选择聚合物水泥基或聚氨酯防水涂料,厚度需达到1.5mm以上(涂刷2-3遍)。
施工工艺:分层涂刷,节点加强
防水涂料施工需遵循“薄涂多遍”原则,每遍厚度不超过0.5mm,待前一遍表干(手触不粘)后再涂刷下一遍,总厚度达标后形成完整防水膜。
- 第一遍涂刷:从墙角、管根等节点开始,用滚筒或刷子均匀涂刷,确保无漏刷、堆积;
- 节点加强处理:墙角、管根、地漏周边等易渗漏部位,需先涂刷一层涂料,随即贴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或聚酯无纺布(宽度≥10cm),再涂刷第二遍涂料,形成“涂料+布”的加强层,增强抗裂性;
- 第二遍涂刷:与第一遍垂直方向涂刷(横刷一遍、竖刷一遍),覆盖第一遍接缝,确保涂层连续无间断;
- 门槛石处理:门槛石外侧需预留20cm宽度向外延伸,避免水从门缝渗出至客厅。
墙面防水做法:垂直防护,隔绝潮气
卫生间墙面防水需区分“干区”和“湿区”,湿区(淋浴区、浴缸周边)长期接触水,防水高度和工艺要求更高;干区(洗手盆、马桶周边)主要防止溅水,高度可适当降低。
防水高度:分区设置,精准防护
- 湿区:淋浴区墙面防水高度不低于1.8m(建议与吊顶平齐),若使用浴缸,浴缸墙面需高出浴缸上沿30cm;
- 干区:洗手盆周边墙面防水高度不低于1.2m,马桶周边墙面不低于30cm(避免水箱渗漏);
- 与楼板交接处:墙面防水需延伸至地面防水层30cm以上,形成“墙压地”搭接,避免水从墙根渗入楼下。
基层处理:清理找平,避免空鼓
墙面基层需清理干净,浮灰、油污用钢丝刷清除,墙面不平整处(如坑洼、凸起)用腻子或水泥砂浆修补,确保基层平整、无裂缝;若墙面为新砌砖墙,需等待7天以上,待砂浆充分干燥后再做防水(避免干燥过程中收缩导致空鼓)。
施工工艺:涂刷均匀,覆盖全面
墙面防水施工与地面类似,但需注意涂刷方向和收边处理:
- 第一遍涂刷:从下往上纵向涂刷,重点涂刷墙角、管根等节点,节点处同样需加铺网格布加强;
- 第二遍涂刷:待第一遍表干后,从上往下横向涂刷,与第一遍形成交叉,确保涂层覆盖均匀;
- 收边处理:防水层与墙面交接处、瓷砖缝隙处,需用防水涂料仔细涂刷收边,避免“虚边”;
- 门口处理:门外30cm范围内需延伸涂刷防水,防止水从门缝渗出至走廊。
防水材料选择与施工要点对比
为更直观选择材料,以下通过表格对比常用防水材料的特点及施工要点:
材料类型 | 特点 | 适用场景 | 施工要点 |
---|---|---|---|
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 | 无毒环保,粘结强度高,与基层兼容性好,性价比高 | 地面、墙面(干湿区通用) | 基层需湿润但无明水,涂刷2-3遍,每遍间隔4-6小时,总厚度≥1.5mm |
聚氨酯防水涂料 | 柔韧性好,延伸率>300%,耐腐蚀性强,但需严格配比,气味较大 | 湿区地面、长期浸泡区域 | 基层需干燥,甲乙料按比例混合(1:2),搅拌5分钟后使用,涂刷厚度≥2mm |
丙烯酸防水涂料 | 水性环保,干燥快(2-4小时表干),可调色,但耐水性稍弱 | 干区墙面、临时防水 | 基层平整即可,涂刷2遍,总厚度≥1.2mm,低温(<5℃)不宜施工 |
闭水试验:检验防水的“试金石”
防水层施工完成后(通常涂料完全干燥需24-48小时),必须进行闭水试验,这是检验防水效果的关键步骤:
- 封堵排水口:用塑料袋、橡胶塞等封堵地漏、管道口,确保不漏水;
- 蓄水深度:地面蓄水深度不低于20cm(淹没最高点),墙面试验需蓄水至对应防水高度;
- 试验时间:至少24小时,建议48小时,期间楼下需无人居住(便于观察渗漏);
- 检查重点:观察水位是否下降,楼下天花板、墙面是否有渗水痕迹,墙根、管根、地漏周边是否有潮湿、渗漏;若发现渗漏,需标记位置,铲除防水层重新修补后再次试验。
后期保护:避免破坏,延长寿命
防水层完成后,需及时做保护层,避免后续施工(贴砖、安装卫浴)破坏防水膜:
- 地面保护层:闭水试验合格后,用1:2.5水泥砂浆做20-30mm厚保护层,避免贴砖时锐器刺破防水层;
- 墙面保护层:贴砖前需在防水层上刷一层界面剂,增强瓷砖与防水层的粘结力,避免空鼓;
- 日常维护:避免重物撞击墙面、地面,定期检查地漏、管道是否堵塞(积水可能反渗),发现渗漏及时修补。
相关问答FAQs
Q1:卫生间防水做几遍合适?每遍间隔多久?
A:卫生间地面防水需涂刷2-3遍,墙面湿区至少2遍,干区至少1-2遍,每遍涂刷需待前一遍表干(手触不粘,通常夏季2-4小时,冬季4-6小时),若间隔时间过短,涂层未干燥会导致起皱、开裂;间隔过长(超过24小时),需在涂刷前喷水湿润基层(聚合物水泥基涂料需湿润基层,聚氨酯需干燥基层),避免粘结不牢。
Q2:卫生间漏水了,如何判断是防水层问题还是管道问题?
A:可通过“闭水试验+观察痕迹”判断:关闭所有水源,做闭水试验24小时,若楼下渗漏且水位下降,说明是防水层破损(如涂料开裂、节点未处理好);若闭水试验不漏,但使用时渗漏,且渗漏位置在管道周边(如马桶、地漏根部),则可能是管道破裂或接口松动,需检查管道(可请专业人员进行管道打压测试),确认后更换管道或重新密封接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