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水电改造是家庭装修中的“隐蔽工程”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日后使用的安全性与便利性,由于水电管线埋藏在墙体内或吊顶中,改造过程中的细节难以直观观察,因此通过图片记录关键节点,不仅能作为施工验收的依据,也能为后期维护提供重要参考,以下从水路改造、电路改造、常见问题及验收要点四个维度,结合图片应展示的关键细节展开说明,帮助业主清晰了解水电改造的核心要点。
水路改造:安全与功能并重,图片需聚焦“布局规范”
水路改造的核心是确保冷热水供应稳定、排水通畅,同时避免渗漏风险,施工过程中需重点记录以下节点的图片,便于后续检查是否符合规范。
水管布局与走向(图片要点:管径、间距、固定方式)
- 冷热水管布局:冷热水管需平行铺设,间距保持15cm(以图片中水管边缘测量为准),且遵循“左热右冷”原则(面对水管,左侧为热水管,右侧为冷水管),图片应清晰展示水管间距,避免因距离过近导致热传递影响冷水水温。
- 水管走向规范:优先采用“顶上走水”方式(即水管沿墙面或吊顶顶部铺设),而非地面走管(图片可对比两种方式,地面走管易因后期安装地砖或家具打孔破坏),若条件限制需走地面,需在图片中标注水管位置,并提醒后期施工避开。
- 管径与固定:供水管常用PPR管,管径一般为Φ20(冷水管)和Φ25(热水管,因热水管需承受更高水温,壁厚更厚),图片需展示水管用管卡固定,间距≤60cm(转角处需加密至20cm),避免水管晃动导致接头脱落。
排水管坡度与防堵处理(图片要点:坡度值、三通使用、存水弯)
- 排水坡度:卫生间排水管需保证2%-3%的坡度(即每1米落差2-3cm),图片可用水准仪测量,或通过水管与墙面/地面的相对位置判断(如排水管末端应低于排水口,确保水流顺畅)。
- 三通与存水弯:排水管三通应采用“斜三通”(而非正三通),减少水流阻力;地漏需设置存水弯(图片展示存水弯结构),防止臭气回流,图片需清晰标注这些部件,避免施工中使用劣质三通或省略存水弯。
防水处理(图片要点:涂刷高度、闭水试验)
- 防水层涂刷:卫生间墙面防水需涂刷至顶(淋浴区)或30cm(非淋浴区),图片应展示防水涂料涂刷均匀、无漏刷,尤其是阴阳角、管根等易渗漏部位需做“附加层”(增加一层涂刷)。
- 闭水试验:防水层干燥后需进行24-48小时闭水试验,图片需记录:① 注水深度(卫生间地面最低处蓄水≥20cm);② 水位标记(在墙面标注初始水位线);③ 邻户楼下观察结果(无渗漏为合格)。
水路改造常见错误与正确做法对比表
项目 | 正确做法(图片应展示) | 常见错误(需规避的图片场景) |
---|---|---|
冷热水间距 | 平行间距15cm,左热右冷 | 间距<10cm或无间距,导致热传递影响冷水温度 |
水管固定 | 管卡间距≤60cm,转角处加密 | 管卡间距>80cm,或水管悬空未固定 |
排水管坡度 | 坡度2%-3%,水流方向有落差 | 平铺或反坡,导致排水不畅、积水 |
防水高度 | 淋浴区至顶,非淋浴区30cm | 高度不足(如仅涂刷至15cm),导致墙面渗漏 |
电路改造:安全第一,图片需记录“线路分离与定位”
卫生间电路改造需重点考虑用电安全(防潮、防漏电)和功能需求(如智能马桶、暖风机等大功率设备预留),施工中需通过图片记录线路布局、开关插座定位等关键信息。
强电与弱电分离(图片要点:间距、线管材质)
- 强弱电分离:强电(照明、插座)与弱电(网线、电视线)线管需保持≥30cm间距(图片可测量线管边缘距离),避免信号干扰,若交叉时,需用锡箔纸包裹弱电线管屏蔽干扰。
- 线管材质:强电线管需用阻燃PVC管或JDG镀锌管(图片展示管壁标识“阻燃”),弱电线管可用PVC波纹管,图片需记录线管连接处使用专用接头(而非胶带缠绕),确保密封性。
开关插座定位(图片要点:高度、功能分区)
- 高度规范:
- 插座:镜前灯插座距地1.3m(方便使用吹风机),热水器插座距地1.8m(避免溅水),洗衣机插座距地1.2m(与洗衣机平齐);
- 开关:距地1.3m(与门把手平齐),图片需标注每个插座/开关的准确位置,避免后期家具遮挡。
- 功能分区:卫生间插座需分“照明回路”“插座回路”“大功率设备回路”(如热水器、暖风机单独回路),图片可展示回路分配图,确保各回路负荷均衡。
等电位连接与漏保(图片要点:连接点、测试值)
- 等电位连接:卫生间需做局部等电位连接(将金属导管、卫浴金属件、接地端子箱等连接),图片应展示等电位箱内端子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线(≥4mm²铜线),确保电位均衡,避免触电风险。
- 漏电保护器:卫生间总开关需安装漏电保护器(动作电流≤30mA,动作时间≤0.1s),图片需记录漏保型号及测试按钮(按下后应能断电,验证功能正常)。
电路改造常见错误与正确做法对比表
项目 | 正确做法(图片应展示) | 常见错误(需规避的图片场景) |
---|---|---|
强弱电间距 | ≥30cm,交叉处用锡箔纸包裹 | 间距<30cm,或强弱电同管铺设 |
插座高度 | 镜前灯1.3m、热水器1.8m、洗衣机1.2m | 插座安装在淋浴区正下方(溅水风险)或高度过低(<30cm) |
线路接头 | 接头在接线盒内,使用接线端子(而非胶布) | 接头埋入墙内或使用胶布缠绕,易导致短路 |
等电位连接 | 金属部件与等电位箱可靠连接(导线无松动) | 未连接或连接导线过细(<4mm²),失去防触电作用 |
常见问题与解决:通过图片识别“施工隐患”
水电改造中,部分问题需通过图片对比才能发现,以下为典型隐患及图片判断要点:
- 水管走地隐患:若图片显示水管沿地面铺设(非吊顶),需确认是否有保护措施(如水泥包裹),且需在后续施工中标注水管位置(避免地砖铺贴或打孔破坏)。
- 电线接头处理:正确做法的图片应显示接头在接线盒内,用接线端子连接后包裹绝缘胶布;错误做法是接头裸露或用“电工胶布缠绕多层”,易引发短路。
- 防水层空鼓:闭水试验后,若图片显示墙面或地面出现气泡、脱落,说明防水层与基层粘结不牢,需铲除重做。
改造后验收:图片是“隐蔽工程”的“体检报告”
水电改造完成后,需通过图片记录验收结果,确保与设计一致且符合规范:
- 水路验收:记录打压测试图片(压力0.8MPa,保压30分钟,压力下降≤0.05MPa)、闭水试验水位标记及楼下观察结果。
- 电路验收:记录回路电阻测试(用兆欧表测量,相线对地电阻≥0.5MΩ)、插座相位测试(左零右火,上地线)的图片。
- 隐蔽工程照片:拍摄所有管线走向、接头位置、防水层等隐蔽节点的全景图和特写图,留存为长期维护依据。
相关问答FAQs
Q1:卫生间水电改造时,水管走顶还是走地更好?
A:优先推荐“水管走顶”,优点:① 检修方便(若漏水可直接在天花板观察,无需破坏地面或墙面);② 避免地面打孔破坏水管(后期安装地漏、毛巾架等需钻孔);③ 减少地面找平厚度(走顶无需抬高地面),缺点:材料成本略高(需额外吊顶遮挡),若因层高限制必须走地,需在施工图中标注水管位置,并提醒后期施工严禁随意打孔。
Q2:水电改造后,如何通过图片自验是否合格?
A:重点检查三类图片:① 水路布局图:确认冷热水间距15cm、排水管坡度2%-3%、防水高度达标;② 电路定位图:检查插座高度(镜前灯1.3m、热水器1.8m)、强弱电间距≥30cm、等电位连接可靠;③ 验收测试图:打压测试压力值(0.8MPa)、闭水试验水位标记、漏保测试按钮功能(按下后断电),若图片中这些细节清晰且符合规范,则基本合格;若存在水管无坡度、插座高度过低等错误,需要求施工方整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