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间设计尺寸图的规划是装修中的核心环节,合理的尺寸不仅能提升使用体验,还能避免后期返工的麻烦,卫生间虽小,但功能复杂,涵盖淋浴、如厕、洗漱、储物等多个模块,每个区域的尺寸都需要结合人体工程学、空间布局和实际需求综合考量,以下从功能分区、常见布局、关键尺寸细节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,并辅以表格整理核心数据,供参考。
功能分区与核心尺寸
卫生间设计需明确“干湿分离”原则,将淋浴区(湿区)与其他功能(干区)区分,减少潮湿对其他区域的影响,根据功能模块,核心尺寸可分为以下几类:
淋浴区
淋浴区是卫生间中最易积水的区域,尺寸需兼顾活动便利性与防水性能。
- 基本尺寸:方形淋浴房最小尺寸为900mm×900mm(可转身但不适合大体型人群),推荐尺寸1000mm×1000mm或1200mm×1000mm(长方形,适合小户型);若不做淋浴房,仅用挡水条+浴帘,淋浴区最小尺寸为800mm×800mm,但需确保浴帘能完全覆盖区域。
- 细节要求:挡水条高度50-80mm(防止水溢出),地漏设置在淋浴区最低点(坡度≥1.5%),避免积水;喷头高度建议2000-2200mm(可调节支架更灵活),花洒与墙体距离至少100mm(防止使用时碰撞墙面)。
马桶区
马桶区需考虑如厕舒适度、清洁便利性及紧急情况下的活动空间。
- 基本尺寸:马桶中心距墙(或淋浴区挡水条)距离≥400mm(避免安装后马桶与墙面过近,难以清洁),马桶前方预留空间≥600mm(坐着时膝盖可自然弯曲,转身无障碍);若为智能马桶,需预留插座(位置在马桶侧后方,距地300-400mm,带防溅盒)。
- 布局建议:马桶尽量不正对卫生间门(隐私问题),若空间有限,可采用“马桶+淋浴区”背靠背布局,节省通道空间。
洗漱区
洗漱区包含洗手盆、镜柜、龙头等,是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,尺寸需兼顾操作便利与储物需求。
- 洗手盆与台面:台上盆/台下盆台面宽度≥600mm(双手可同时放置物品),深度450-550mm(避免水溅出);台面高度800-850mm(根据使用者身高调整,公式:身高/2+50mm),儿童卫生间可降至750mm。
- 镜子与镜柜:镜子宽度≥800mm(覆盖面部+肩部),底部距地1100-1300mm(成年人站立时平视镜中胸部);镜柜厚度120-150mm(避免凸出过多),高度≥400mm(容纳洗漱用品),若镜柜带灯,灯距镜面顶部50-80mm(避免阴影)。
- 龙头与间距:冷热水龙头中心距150mm(标准间距),龙头出水口距台面100-150mm(方便洗手),若为抽拉式龙头,需预留额外活动空间。
储物区
卫生间物品多且杂,储物区需分类设计,避免台面堆积。
- 浴室柜:深度400-500mm(方便取用物品),高度800-850mm(与台面一致),柜门建议用反弹器(避免碰撞声响);若空间不足,可做壁龛(深度150-200mm,宽度300-400mm,适合放置沐浴露、洗发水)。
- 高柜/吊柜:高柜深度350-400mm(不占通道),宽度600-800mm(可存放卷纸、清洁工具等),吊柜底部距地1800-2000mm(避免碰头),宽度500-600mm(覆盖洗手盆上方,兼顾美观与储物)。
通道与门
卫生间通道尺寸直接影响活动流畅度,需避免“转不过身”的尴尬。
- 主通道:宽度≥600mm(单人通过无压力,双人错身需≥800mm);若马桶区与淋浴区并排,两者间距≥200mm(方便清洁)。
- 门与开启方式:卫生间门宽度≥700mm(搬运马桶/浴缸时可通过),建议向外开启(避免内部空间不足时门无法打开),或用推拉门/折叠门(节省空间);门底部预留20-30mm缝隙(利于空气流通,避免门后积水)。
常见布局与尺寸参考
根据卫生间面积(常见3-8㎡),以下提供三种典型布局及尺寸方案,适合不同户型需求:
小户型卫生间(3-4㎡)“一字型”布局
- 布局特点:淋浴区、马桶、洗手盆沿一面墙排列,紧凑高效,适合长窄形空间。
- 尺寸参考:
- 总长度:2400-3000mm,宽度:1500-1800mm;
- 淋浴区:1200mm×1000mm(长方形),马桶区:800mm(宽度)×600mm(前方空间),洗手盆区:600mm(台面宽度)×500mm(深度);
- 通道:600mm(主通道),门宽800mm(向外开)。
中等户型卫生间(4-6㎡)“L型”布局
- 布局特点:淋浴区与马桶区呈L型排列,洗手盆置于对面,形成干湿分离,适合正方形或长方形空间。
- 尺寸参考:
- 总长度:2800-3200mm,宽度:2200-2500mm;
- 淋浴区:1000mm×1000mm(方形),马桶区:400mm(中心距墙)×600mm(前方空间),洗手盆区:800mm(台面宽度)×550mm(深度);
- 通道:800mm(主通道),门宽900mm(推拉门)。
大户型卫生间(6-8㎡)“干湿三分离”布局
- 布局特点:淋浴区、马桶区、洗手盆区完全独立,用玻璃隔断或墙体分隔,提升使用舒适度,适合主卫或空间充足的情况。
- 尺寸参考:
- 总长度:3200-3600mm,宽度:2800-3000mm;
- 淋浴区:1200mm×1200mm(方形,可做浴缸+淋浴二合一),马桶区:400mm(中心距墙)×700mm(前方空间),洗手盆区:1000mm(双台面宽度)×500mm(深度);
- 通道:900mm(主通道),门宽900mm(平开门+通风百叶)。
关键尺寸细节与注意事项
-
水电定位:
- 马桶给水管中心距墙100-150mm(标准坑距),若非标坑距(如300mm、400mm),需提前确认马桶型号;
- 洗手盆冷热水管中心距150mm,出水口居中;
- 插座位置:镜柜灯、智能马桶、电热水器等需预留专用插座,距地1200-1500mm(远离水源,带防溅盒)。
-
防水与排水:
- 防水层:淋浴区墙面防水高度≥1800mm,其他区域≥300mm,墙面与地面交界处做圆角处理(避免渗水);
- 地漏:淋浴区地漏设置在地面最低点,与相邻区域高差10-20mm,地芯选择深水封防臭型。
-
特殊需求适配:
- 老人卫生间:马桶两侧预留500mm宽度(方便轮椅或搀扶),扶手高度750-850mm,地面用防滑地砖,门槛石做斜坡(避免绊倒);
- 儿童卫生间:洗手盆高度降至700mm,马桶用儿童专用款,圆角家具(避免磕碰),镜柜底部加装防撞条。
核心尺寸速查表
功能区 | 项目 | 最小尺寸 | 推荐尺寸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淋浴区 | 方形淋浴房 | 900mm×900mm | 1000mm×1000mm | 转身空间,地漏居中 |
挡水条高度 | 50mm | 80mm | 防止水溢出 | |
马桶区 | 马桶中心距墙 | 300mm | 400mm | 便于清洁 |
马桶前方空间 | 600mm | 700mm | 坐姿舒适,转身无障碍 | |
洗漱区 | 台面宽度 | 600mm | 800mm | 双手可同时操作 |
台面高度 | 800mm | 850mm | 身高/2+50mm(可调节) | |
镜子宽度 | 800mm | 1000mm | 覆盖面部+肩部 | |
储物区 | 浴室柜深度 | 400mm | 500mm | 避免取用物品时磕碰 |
壁龛深度 | 150mm | 200mm | 避免积灰,适合瓶罐收纳 | |
通道 | 主通道宽度 | 600mm | 800mm | 单人/双人通行需求 |
门 | 门宽度 | 700mm | 800-900mm | 推拉门/折叠门节省空间 |
相关问答FAQs
Q1:小卫生间(3㎡以下)如何优化尺寸,避免拥挤?
A:小卫生间需优先“压缩非必要空间,放大核心功能区”:
- 淋浴区用“浴帘+挡水条”替代淋浴房(节省200-300mm宽度),选择圆形或弧形浴帘杆(减少拐角积灰);
- 马桶用壁挂式(厚度100-120mm,节省地面空间),高度可调(距地400mm,方便清洁);
- 洗手盆选小型台下盆(宽度500mm),搭配镜柜(延伸至马桶上方,增加储物),取消浴室柜,用壁龛+墙面置物架收纳;
- 通道压缩至600mm,门用推拉门(避免开门占空间),墙面浅色系+镜面扩大视觉空间。
Q2:卫生间尺寸不足,马桶与淋浴区距离太近怎么办?
A:若马桶与淋浴区间距<400mm(无法满足清洁需求),可通过以下方式调整:
- 布局重组:将马桶与淋浴区背靠背安装(共享隔墙,节省横向空间),马桶前方预留600mm通道,淋浴区用玻璃隔断(半高隔断即可,避免压抑);
- 功能合并:若空间极小(2㎡以下),可考虑“淋浴马桶一体机”(带冲洗功能,替代传统马桶,节省100-200mm间距),但需确保排水通畅;
- 细节优化:马桶选“超薄型”(宽度350mm),淋浴区用折叠门(使用时展开,不占空间),地面做通铺地砖(减少台阶,避免磕碰)。